GA_T 484-2018 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
ID: |
D00D2AE4EAF942A09F00A38082F2F17F |
文件大小(MB): |
1.84 |
页数: |
27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4-8-17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93.080.99,Q 84 GA,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,GA/T 484—2018,代替 GA/T 484—2010,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,LED variable message signs of road traffic inducement,2018-04-24 发布2018-04-24 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发布,GA/T 484—2018,目 次,前言. 田,范围 .1,2规范性引用文件..1,3术语和定义 1,4 分类与命名 2,5要求 3,6 试验方法.. 9,7检验规则.. 15,8安装和使用 16,9 标识、包装、运输与贮存 17,附录A (资料性附录)局部诱导屏屏体示例.. 18,附录B (规范性附录)颜色色品图. 20,参考文献. 21,I,GA/T 484—2018,前言,本标准按照GB/T 1.1-2009给岀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代替GA/T484—2010《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》,与GA/T 484—2010相比,除编,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:,——删除了 しED的术语足义(见2010年版的3.1);,——删除了诱导系统的术语定义(见2010年版的3.6);,——修改了像素点间距的英文术语(见3.7,2010年版的3.9);,——修改了法线光轴的术语定义(见3.8,2010年版的3.10);,——修改了双基色诱导标志的术语定义(见3.10,2010年版的3.12);,——删除了中心控制机的术语定义(见2010年版的3.15);,——删除了上载的术语定义(见2010年版的3.16);,——删除了下载的术语定义(见2010年版的3.17);,——删除了分类中按照显示性能进行的分类(见2010年版的4.1);,——修改了组成结构的规定(见5.1,2010年版的5.1.1);,——修改了点间距规格的规定(见5.3.2,2010年版的5.1.5);,— 修改了 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平整度要求(见5.3.3,2010年版的5.1.4);,——增加了 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像素中心距相对偏差要求(见5.3.イ,2010年版的,5.1.4);,——删除了系统管理中的关于管理软件控制功能的相关内容(见2010年版的5.2.1.4,5.2.1.5,5.2.1.7);,—修改了关于显示文字大小的规定(见5.4.2.1,2010年版的5.2.2.1);,——增加了对单色可变信息标志无控制时的屏体显示要求(见5.4.2.2,2010年版的5.2.2.3);,——修改了双求色可变信息标志显示功能的规定(见5.4.2.3,2010年版的5.2.2.4);,——修改了全彩色屏诱导标志显示功能的规定(见5.4.2.4,2010年版的5.2.2.5);,——增加了对局部诱导标志版面布局的规定(见5.4.2.5);,—— 修改了交通信息发布基本方式(见5.4.3.1,2010年版的5.2.3.1);,——删除了交通信息发布可选方式(见2010年版的5.2.3.2);,——修改了对可变信息标志的屏体调光要求(见5.4.4.1,2010年版的5.2.4.1);,——增加了环境照度检测装置“至少1个”的设置要求(见5.4.4.2,2010年版的5.2.4.2);,——修改了手动调光功能的相关要求(见5.4.4.3,2010年版的5.2.4.3);,——修改了仝屏诱导标志的亮度要求(见5.5.1.1,2010年版的5.3.1);,——增加了局部诱导标志文字光学性能要求(见5.5.1.2);,——修改了发光均匀性要求(见5.5.2,2010年版的5.3.2);,——修改了失控点要求(见5.5.3,2010年版的5.3.3);,——增加了诱导标志基底颜色的规定(见5.6.1);,一 修改了标志颜色边界色品坐标的规定(见5.6.2的表2,2010年版的5.4.2的表2);,—ー删除了三基色诱导标志基色主波长的规定(见2010年版的5.4.3);,——修改了功率与功率因数的要求(见5.7,2010年版的5.5);,— 删除了 RS-232-C数据接口的相关规定(见2010年版的5.7.2);,川,GA/T 484—2018,——删除了通信规程的相关规定(见2010年版的5.8);,——修改了温升的要求(见5.8.7,2010年版的5.6.7);,——修改了耐低温性能要求的描述(见5.10.1,2010年版的5.9.1);,——修改了外壳防护等级要求(见5.10.4,2010年版的5.9.4和5.9.5);,——修改了耐候性能要求的描述(见5.10.8,2010年版的5.9.9);,— 增加了耐冲击性能的要求(见5.10.9);,——修改了可靠性的相关要求(见5.10.10,2010年版的5.9.10);,— 修改了功率测量试验方法(见6.7,2010年版的6.7);,——增加了物理接口的试验方法(见6.9), .,— 删除了通信规程的试验方法(见2010年版的6.9);,——修改了盐雾试验的试验方法(见6.10.6,2010年版的6.10.7);,——修改「耐候性能试验的试验方法(见6.10.8,2010年版的6.10.9);,——修改了型式检验范围(见7.1.1,2010年版的7.1.1);,——删除了贮存环境要求(见2010年版的9.4.1),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,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,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,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: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,本标准参加起……
……